(全课程 )学科游戏活动课堂运用教学案例
案例设计者
|
王云姗
|
教学内容
|
第 1 册《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播种,建立孩子们对种植课程的兴趣。
2.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孩子们养成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习惯
3.孩子们见证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借此过程,孩子们与植物一同成长。
|
重点难点
|
认识各种种子,体验游戏的快乐
|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中的游戏环节请用红色标出
参与:教师讲小种子的故事,激发孩子们亲自播种的好奇心。
1.教师给每组学生(5人/组)发15粒不同种类的种子(矮向日葵、康乃馨、牵牛等等)
2.提问:这些种子有哪些相同点?它们有哪些不同?你有多少粒种子?
(孩子们用放大镜看、用手触摸等方法观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即可)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一同观察真实的种子,将故事中的种子带到孩子们的面前。
1.引导学生观察每种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柔软或者坚硬)等等
2.提供新的观察材料,与种子大小差不多的小沙粒、小糖块等等。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3.提问: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你怎么知道的?
(提醒学生不要将小的东西放入口中或者鼻中)
4.拓展游戏:和学生一起玩“我想是……”的游戏。一名学生描述某一个种子或者其他观察材料,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位学生描述的是哪一类种子。
解释:为什么说它们是种子?怎样区分种子和非种子?故事中的小种子发生了什么故事?
1.引导孩子们通过种植来认识种子是有生命的。我们一起来帮小种子们找到一个家,让他们生根发芽。
2.教师演示小工具的使用和种植的注意事项:
将种子播种后,在种子上面覆盖两层土(大约2-3cm)。
不要把种子埋得太深,这样小种子顶破头顶的土壤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也不能让种子露在外面,这样种子就不能吸收营养,不能萌发。
土壤不能压实,播种后要浇适量的水,直到浇透为止。
我们的小花盆都一样,如何区分我们的小花盆呢?
种植结束后,给自己的小花盆贴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便于我们以后每天照顾它们
3.教师发放种植材料,每个人一个小花盆(装好土、贴好标签纸)、五粒种子(同类种子)
种植——浇水——画上自己的标签,教师提供帮助和辅导。
迁移:我们都给自己的种子找到了它们的家,以后我们要如何照顾我们的小种子呢?
1.教师提醒孩子们每周定期观察,完成种子观察卡片。
2.每周一定期提醒孩子们观察植物,用照相机或者绘画的方式记录小种子的成长过程
一个月后将观察卡片贴到宣传栏。
|
板书设计
|
PPT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过程、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了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节课的内容比讲起来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采用的教学活动多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课堂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老师教的局面。
通过实物的比较,突破难点。特别是种子植物观察与区分,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此设计了让他们通过实物来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但是现在又不是植物结果的时间,很难找到。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自己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从实验观察的基本步骤,种子的切法,到观察种子的结构等都由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和实践,然后从中获得知识,成功的获得了经验,失败的找到原因,不管正确还是错误,学生都感受到了自己动手,自己探讨的乐趣,这样学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