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 )学科游戏活动课堂运用教学案例
案例设计者
|
谢红艳
|
教学内容
|
第 二 册《 小小商店 》
|
教学目标
|
1.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
重点难点
|
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
教学过程
|
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商店,并利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进行一次真正的购物。
活动要求:
(1)同学们有的要做售货员,有的要做顾客。
(2)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同学们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一些作为商品(每人带2~3样物品)。
(3)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家人,或者根据情况估一估价格、查一查资料。
1.创办商店
(1)谈话: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些物品,打算办个“小小商店”(板书)。商店设“玩具总动员”(儿童玩具)、“嘟嘟文具”(学习用品)、“快乐家庭”(生活用品)3个柜台。(展示3个标牌)
(2)提问:你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同学们分一分,并进行交流。
2。购物指南
(1)提问交流。
①如果我要买一辆汽车,应该到哪个柜台?我有10元钱,够不够买?不够怎么办?
追问:30元钱买1只玩具熊和1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
②如果要买1本字典和1个书包大约要带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估计一下任意买两样东西大约要多少钱?
③在文具柜台,5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东西?
④你想买哪些东西?你带了多少钱?够不够?小朋友还有什么想说的?
(2)示范购物。
(3)小结:
①顾客首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属于哪一类商品,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了解商品的价格,同时要根据需要购买,不要浪费。
②要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怎样付款,售货员则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
3.实践活动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1)教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
(2)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
4.汇总交流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情况进行简单统计,并完成下表:
5.活动总结谈话: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购物,而实际购物中会有很多数学问题。
|
板书设计
|
小小商店
儿童玩具
学习用品
生活用品
|
教学反思
|
本单元学生的内容主要是认识人民币,我班学生大部分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人民币,因此新知识学完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小小商店》,可以模拟商店里去买东西,帮助学生巩固认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换算,找零等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