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其他栏目>>过程性材料>>游戏设计>>数学>>文章内容
数学游戏活动(周长是多少)蒋薇
发布时间:2013-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数学       学科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名称

周长是多少

对应教学内容

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第6课时

游戏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3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以及周长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游戏活动的

内容和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台上都有一个学具筐,仔细看看,都有什么呀?

2、揭题: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有趣的物体来玩一玩,看谁在玩的过程中,看谁在玩的过程中收获最多。

二、操作实践,主动研究

游戏一:围一围

谈话: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你能做什么?图形

提出活动要求:

①用这根美丽的丝线围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告诉同桌你围成的图形像多少?

②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周长

③想一想:你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组织交流:

1)虽然同学们围的图形各不相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怎样量最方便?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围成的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最方便。

游戏二:摆一摆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美丽的丝线做了围图形的游戏,并在游戏中明白要知道自己围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最方便的方法是围成的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最方便。下面我们来用小棒玩一玩。

请你先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各是多少,并分好类。

提问:你能从中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及时提醒注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选小棒的,选小棒时要注意什么?摆的时候有要注意什么?周长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又对又快的好方法?

活动三:拼一拼

谈话:同学们太棒了,你们利用简简单单的几根小棒,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用小正方形来玩一玩。

提问:你们能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你能拼出几种?你能算出你拼出的大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学生拼的作品。

提问:比较上面三个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你有什么发现?

游戏四:估一估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围、摆、拼、量求出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的这块手帕你能估计出它的周长吗?

 指名学生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周长。

 问:你还想估计哪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呢?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自由活动:估计、测量、计算,交流。

游戏五:量一量

谈话: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有两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你分别量了它们的几条边?你是怎样算周长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三、激励评价,问题延伸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得开心吗?回家后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它的周长。

游戏活动价值

围一围:围自己喜欢的图形,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可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摆一摆:摆一摆活动,教师提供充分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打破思维定势,能灵活地选取材料,独立摆出自己想象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灵活地计算所摆图形的周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拼一拼:拼一拼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能综合考虑长、宽和总个数的关系,初步感知根据总个数去思考拼长方形有几种可能性;在算周长、比较周长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关注到图形中边和变化和周长的变化,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一些数学规律。

估一估,量一量:先估一估,在量一量、算一算,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估计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通过学生尝试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大组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周长概念和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活动

实施建议

 

 

 

                                               设计者:蒋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