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语文课堂游戏活动案例 (郑海娟)
发布时间:2014-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曹燕薇

      语文课堂游戏活动案例

课堂教学中游戏形式多种多样,有讲故事、猜谜语、表演、竞赛、创设情境等。在一节课当中,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游戏形式,那会显得单调;也不可能样样都用,为了游戏而游戏,那太花哨,流于形式。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游戏形式,目的都是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适合的游戏形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1第一板块:语文与生活,要求猜字谜并编字谜。我在教学时创设了“元宵灯会猜灯谜”的情境,(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灯谜谜面或汉字放在小灯笼里)如果哪个同学猜对了灯笼里灯谜或根据汉字编出字谜来,那盏小灯笼就奖励给他(她)。学生们情绪激昂,在游戏竞猜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奖品,个个兴高采烈、笑逐颜开。活动结束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老师,今天我们玩得太开心了!我想把这次活动记录下来,那肯定是篇好作文!”我立即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作文写好了别忘了给我们欣赏哦!”其他同学也热烈响应,一篇篇有声有色的作文也就“新鲜出炉了”。

《负荆请罪》是个历史小话剧,宜采用讲故事、表演及评选最佳演员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暖流》一文中出现的《唐诗三百首》和《水调歌头 ·中秋》,可以采取背诵比赛、歌曲演唱的方式丰富学生语文积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设计,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搜集关于长征的英雄人物或故事,由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加深学生对长征的了解。对于彭德怀三次下令杀大黑骡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把动作神态语言转化为心理语言。

当然,还有顺口溜、说快板、击鼓传花、病句诊所等游戏,也可以穿插于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细节不可忽视,教师应明确要求,注重引导,防止学生把游戏当成玩乐走过场,没有真正从游戏中获得体验,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在进行成语接龙时,要明确规则:下一个成语首字的读音要与上一个成语尾字读音相似,别人说过的成语不要再说。这样,学生就不会心存侥幸,而是积极思考,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又如教师导演,学生表演时,既要关注“小演员”的动作、神态,还要关注“观众”的反应,注意给他们发言权,这样才会有更好的互动。

游戏贵在人人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如修改标点符号的练习,我通过“下雨天留课天留我不留”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十分有趣地了解到了标点的重要性。在标点运用上,我设计了“病句诊所”,让学生自选角色,想当医生的同学首先要“热身”,(了解标点运用,分析病因,拿定措施。)想当“病人”的学生得“生病”,(编出各种类型的病句,增加难度,故意刁难。)有了认真的准备,在游戏中,“病号”障碍重重,“医生”机智应对。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关注他们的语言交流,适时引导,帮助解决难题。如有一例“疑难杂症”:大家喜欢读的几本书:《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上下五千年》等,在儿童书城都可以买到。这里有两处错误,“小医生”们只能找到连续的书名不用顿号这个病因,于是他们便来请教我这个“专家”,最终诊治病症所在。

席勒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因此,注重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游戏的理念和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而且提升了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