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习对提升儿童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以常州市延陵小学流动儿童为例”,从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确立子课题,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了,一年中,根据科研内容把科研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自己逐渐成长。回想这一年来,虽然忙绿却感觉很充实,在研究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了困惑与不解。现将自己开展课题工作以来的情况总结一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
这一年根据学校“个性化学习对提升儿童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以常州市延陵小学流动儿童为例”大课题的统领下,我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结合认识及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做了一份前测调查试卷,分析了学生当前的状况,制定好实施目标与方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实施。平时组织课题组老师阅读理论书籍,让理论上有依据。并且组织老师每月书写一篇指导案例或读书笔记,每学期根据自己的教学中的得失书写教学案例及反思,分析学生发展的个性。
二、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
这一年中,首先课题组成员提升了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杨茜老师给学科教师上了区联校教研课。在课题研究的感染下,写了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表。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常州市第二届创客大赛中荣获一三等奖。王燕老师获得优秀辅导老师的称号。在常州市第二届少儿网络书画大赛中,王欣等9位同学获优秀小书画家奖;刘伟老师获优秀辅导奖。
其次,学生得到了收获。对于这些有需求的孩子来说,我们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个性化辅导。另外,个性化学习作为课堂以外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与教学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是作为实现学生成长更优化的一种手段,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值得探讨与研究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获得更多机会与知识的新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让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是他们在一定基础之上,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敢于产生质疑,这才得到新的理论,发明新的事物,如果不这样,社会将永不会进步。现在我们的任务教授他们知识,而是培养各种能力,可能孩子现在的想法并不完整、成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这种能力,思想、观念就会日趋成熟、完善。
三、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一年过去了,课题研究中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困惑。
1在为孩子度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案时,缺乏更深入的专业引领与指导。这样就产生了问题肤浅,没有内涵的现象。是课题研究走形式,达不到预设的效果。
2教师努力能够像美国流动学生教育计划“一对一”地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但由此不可必免的产生了时间与内容的不可协调,上课时间的设置有时会被其它学科冲掉,从而导致内容的延续性从中断节。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会再接再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争取把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为更多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