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高年级足球游戏
高年级足球游戏
发布时间:2017-06-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韦民

 

高年级足球游戏
一、运球追捕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随意运球的能力和技巧。
场地器材:标出一块30*30m 的游戏区域,足球20个。
游戏方法: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人一球,其中有一个队为追铺方,另一队为逃跑方。游戏开始,追捕方的学生运球并设法用手擒捉逃跑方的同学,逃跑方的学生则尽力躲避。被捕捉到的学生要离开球场,到场外练习颠球,直到本方所有同学都被捉到为止。然后互换角色再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按照捕捉逃跑方全部学生的时间长短来决定胜负,时间短的一方为胜。
教学建议:
 1、开始运球时可以不要限制运球的方法,只要控制好运球即可。
 2、根据运球掌握的情况,可以限制运球的脚法。
二、运球接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球技术和集体合作的能力。
场地器材:足球场地半块,足球2-5个,标志旗4-8个。
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0m的平行线,分别为起、折点线。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2-4队,各队间距2m,在起点线外与各自的折点对应站立。各队排头脚下持球。游戏开始,用左右脚交替运球的方法前进,绕过折点小旗返回,在起点线上交第二名同学队员,第二名同学队员按此方法做,依次类推。先完成规定轮次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必须采用脚背外侧(或脚内侧、脚背内侧)运球技术运球,且每次运球均为左右脚交替。
 2、必须绕过折点标志旗,返回时在起点线外交球。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人数,调整游戏的方法,人数多时,可以安排为迎面接力。
 2、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水平,运球线路上可以摆放1-2个障碍物,以调整运球的节奏,控制运球的速度。
三、活动球门(五对五)
主要培养中小学生在比赛中的观察能力和射门意识,每队参赛人数为5人;场地要求:大小30米乘以20米,两队各设一球门,球门由两名队员组成,每队出一名,两人肩扛一根2米长横杠,两队员为门柱。球门必须不停的四处移动,杠竿者,可用弓身或下蹲来缩小球门,但不准站力不动,坐或躺下;比赛按足球规则,由一方队员开始进攻,在成功地抢到球或球出界后,都要变换控球权,进球后,无论哪队得球,比赛继续进行,球门两面均可射门得分,比赛5分钟为一局,共进行5局,每局都要按次序更换队员替做门柱,直到最后一局,每名队员都必须当过门柱,最后球进门多者获胜。
四、“猎人打老虎”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球控制能力,发展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
场地器材:足球3-5个。
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20*20m的正方形游戏区,选出2-3人为“猎人”。准备,“猎人”持球,其他游戏者“老虎”分散于场地内。开始,“猎人”在场内运球,伺机用球踢中“老虎”,被击中的“老虎”退出游戏,也可以成为“猎人”,以增加“猎人”的数量。最后被击中的“老虎”要受到表扬或奖励。
游戏规则:
1)全体游戏者均不得跑出游戏区。
2)追击时,只准用球击对方的腿部。
五、守卫足球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保护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灵敏素质。
场地器材:足球20个。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分散站立于30*30m的场地内。准备,每人各持一球。开始,在场地内随意运球。每个游戏者要尽力保护自己的球,并寻机将其他同学的球踢走,踢出一球得一分。球被踢出者退出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别人踢出场外最少的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1)教练在学生做游戏时一定注意提示学生做好掩护球的动作。
2)注意提示个别消极运球学生,避免原地不动。
六、猴子运桃子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球能力。
场地器材:一个边长为6m的等边三角形场地,足球若干。将球平均放在猴子家中。
游戏方法:
哨音响后“猴子”迅速跑向其他“猴子”家中,将其他“猴子”家中的“桃子”运回到自己的家中。在一定时间内家中“桃子”多者为胜。家中“桃子”少得“猴子”接受相应的惩罚。
游戏规则:
运回的“桃子”必须安稳在家中。
根据练习的人数,可以采用四方形的场地或五角形的场地,球的数量可以调整。
七、抢球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反应能力和抢球技术。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两人一个足球。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两排,左右两臂间隔,站在中线两侧10-15m处,在每两人中间的中线上放一个足球,当教练发出信号后,学生立即冲上抢球,先用脚控制机球者为胜。
游戏规则:
每个学生应站在限制线后,听到口令后方可起泡,否可,判为失败。
可规定在听到口令后,先坐一个前滚翻或其他动作,再冲上抢球。
八、机动灵活射小门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传接球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比赛意识。
场地器材:标志桶若干,足球两个。
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标出20*20米区域,并用标志物在区域内分散设置5个任意方向的2-3m宽的小球门。学生分成4-7人相等人数的两队,不设守门员。准备,学生分散在场地上。开始,在场地中间由一方先开球。控制球的队要争取从任何方向将球射入任何一个球门,且射进门的球被同伴接住后方能算成功一次,直到被对方抢到球为止。另一队学生要尽力阻止进攻方射门进球。
游戏规则:
1)射门成功一次得一分,积分多得队为胜。
2)射门成功后必须换另一个球门进攻,不得连续射一个球门。
3)球门的大小根据学生技术情况决定,开始练习时,可以稍大一些,逐渐缩小球门,提高射门的准确性。
九、手足球
1、游戏内容:在地面上画一个长8米、宽4米的场子,两端各用两只书包当球门。甲乙两队各为三人,发令后从中线开始,用手滚拨一只橡胶实心球,滚进对方门内就可得一分。   
2、游戏规则:是不准球离地,脚不能触球,出界由对方发球,每场3分钟,得分多的队为胜。
十、足球游戏
分成12组,前10组每组2人,剩下2组每组1人。10个2人组围成一个尽可能大的圈(每组队员相对而立)。剩下2组分两批到大圈中间(也就是玩2局)。20人轮流原地踢球(本人不动),其他人强球,不能用手,放到指定区域,积1分。2轮过后,2人组选一次成绩,1人组则用唯一一次成绩。2人组选择方式如下:放置一个高分球门,两个第分球门,进那个,就选则高或低分;未进任何一个,分数就默认为最低分减1,只有一次机会。最后,哪组分数高,哪组获胜。
十一、足球拉拉绳
游戏的前期准备:八条绳子、八个足球。
游戏的比赛规则:
八个人围成一个圈同时玩。
互相对着的两个人,用一条绳,同时系在双方的腰间。
每个人都背对背站着。
每个人的脚边都放着一个足球,足球前方的2米处都放着一个框。
比赛开始后,谁先把足球踢到自己前面的框里,谁就获胜。
备注:其实参加的人数只要是双数,就可以了。
十二、齐心协力
 规则:两人一组,背靠背站好,在两人背之间夹好足球。当口哨声响起后,每组两人将球夹好,往前方大约50米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向终点走或跑去。不能用手扶球,不能犯规,若足球掉则返回起点。到终点,用时最短组获得胜利。
十三、花样足球接力
游戏目的: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 提高足球的掌控能力
游戏器材:障碍物4个,绑脚绳2根,篮球1个
游戏人员:每队14人,分成2组,站在指定位置
游戏方法:1、每队第1名同学踢足球通过障碍物,运给下两名同学(踢球过障碍)
         2、两名同学运用两人三足的形式把球踢给下一名同学(两人三足)
         3、接到球的同学用双腿夹住球运给下两名同学(双腿夹球)
         4、两名同学背靠背夹住球运给最后一个同学(两人背部夹球)
         5、最后一名同学迅速踢足球过起始点(单人运球)
         第二组开始
         先到达终点的一队获胜
游戏规则:1、足球在运送过程中不能掉落
         2、如果掉落,需捡起从掉落地重新开始
         3、参赛者必须站在指定位置
         4、必须按照指定路线
         5、只有在参赛者接住球了才能开始下一项
十四、“会算数”的足球。
提示:适合一年级。
场地:操场上设计画上10条道路(每条长4米)。道路尽头摆放足球框。
规则:1:参赛者五名同学。每人仅有两次机会。
      2:裁判喊出两个数(不可超过10)。
         参赛者猜出两个数相加之和并到相应跑道将足球踢入框内。
      3:如果参赛者都同样猜出数字的和。到同样跑道。不得拥挤。
      4:总分10分。
记分:按踢的离框近远米数记分。
      1:离框1米,得4分。
      2:离框2米,得3分。
      3:离框3米,得2分。
      4:离框4米,得1发。
      5:偏离轨道,则不得分。
设计目的:让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能够学习题目。更加锻炼他们的身体
十五、足球传球游戏
将足球放在一位参赛队员前,每队队员间隔5米,排成一个长方形阵型,将球按顺序传给队友。2分钟比赛结束。
每队参赛队员为2男2女。
参赛队员不得离开自己的位子,否则重新开始。
记分方法:参赛者将球传一个来回,算得一分。重新开始,不清空分。
比赛结束,累计分高的获胜。如果得分一样,看重新次数,次数多者胜。
此游戏主要考验游戏者的脚法。
十六、让足球飞
游戏规则:
五人参加游戏,站成一排。
12345
第一个人双脚夹球,并跳起来向前扔。
1
第二个人双手接球,然后双脚夹球,并跳起来向前扔。
2
重复。
3
4
第五个人双手接球小跑到白线前射门。
5
进球赢,不进球则小组重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