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清明节气,艾草碧绿、青团飘香。“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这正是做青团的最好时候,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民俗,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延陵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开展了“巧手做青团”的清明节活动。
伴随着早读的铃声,8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已静候在班级门口。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家长们一个个进入教室自我介绍。在家长们风趣的言语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活动正式开始。
在做青团录像的指引下,家长们开始像模像样地指导孩子们做青团。听,还有家长编着儿歌教学“小手小手搓一搓,搓出一个小团子。小手小手挖一挖,挖出一个小圆洞。小手捏一捏,捏好青团馅。”多么形象。
孩子们第一次尝试,没料到用力一搓,豆沙馅都漏出来了,有孩子情不自禁叫起来:“哎呀,露馅了、露馅了!”惹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试过几次后,不少孩子已能熟练完成揉面、填馅料等过程。包好的青团虽然样子有些稚嫩,但是孩子们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无比兴奋。有的孩子自豪地说:“以前看外婆在家包青团,觉得很神秘,现在我可以自己包给家人吃。”碧绿碧绿的团子出锅了,孩子们认真辨认着自己做的清明团子,认定要吃自己做的,一边吃一边感叹“好好吃啊!”、“我真棒,做得如此美味”。
食物能牵出浓浓的亲情,因此做青团是清明节众多民俗和文化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传统节日之际,举办本次学做青团的活动,通过亲手制作食物带给孩子们对清明习俗的直观认知,拉近传统文化与他们的距离,进而培养和呵护传统文化基因。
撰稿人:周琦 审核: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