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教学>>语文教学>>教研动态 >>文章内容
延陵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0月12日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19-10-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束莉

活动主题

《我要的是葫芦》教研活动

参加老师

王勤教研员、陆振烨教导、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时间

2019.10.12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过程记录:

一、庄艳雯老师在二(1)班执教《我要的是葫芦》。

庄老师:本节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在理文脉的时候选择连环画,给课文内容排序。结合图片,以及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初步让学生读好感叹句反问句。

问题:

1.      时间把控不足,第一段花的时间比较比较长,导致后面说话、写字不扎实;

2.      课堂活动不够开放,教师牵着走的比较明显。

二、王老师点评:

1.目中有人

统编版教材指向人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去了解孩子,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帮助他提高语文表达的能力,思维的提升。如读字句时基于孩子的问题帮助纠正。

2.     把教材当做例子,帮助学生学阅读学表达。

上好教材,这是红线,选择文本的时候问自己:是教材里面的吗?是统编版教材推荐的书目吗?不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把教材中的每篇课文用好,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是当务之急。尤其是三到六年级,单元目标、课后练习,教材后面非常明确,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我要的是葫芦》庄老师第一小节中用的例子是“把话说生动、说具体”,要求不高,长满绿叶,可爱的小葫芦,照样子说一说。

1.重视学生方法的习得

怎么读de字短语,前面教,后面读,过程比较明显,扎实。唯一的遗憾,可爱的小葫芦中的“的”不能停顿,教学中还可以在强调一下,“de”字要读短一点。

2。把学生语文的学习与生活相勾连。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事物也是有藤的?你有自言自语的时候吗?把词语的理解与小朋友自身进行连接。举例《牛肚子里的旅行》“哪里的描写和你平时生活中很像?”这样让孩子感同身受,用感性的方式,让孩子走进课文。语文课堂不是机械的传授知识,而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

建议:

1.课时目标和年段目标再清晰一点,年段目标如何有效地在不同课时里面落实。

感觉今天的课僭越了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识字、写字、读书,第一课时要舍得,为写字留下时间。第一课时环节目标要指向真正的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借助图理文脉,给每一副图取名字,很有思维含量。但是第2/3小节的目标不能定位在有感情朗读,应该定位在理解字词。本课第一课时的流程可以是揭题、理文脉、第一幅图,直接让小朋友看图“看到怎样的什么”,回到课文,“谢”是生字,谢的突破还不够,“小朋友们你们平时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谢?”“谢谢”“花谢以后”两个“谢”意思一样吗?“你知道吗,我们班上还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里面也有谢呢?”要用感性的方式,有教学情境,直接出示词语意思没有教学情境,小朋友不感兴趣。只要要孩子知道“谢”表达的不同意思。所有的环节在感性中推进,既让他明白“谢”的意思,知道它是一词多义。下面,第一课时要写字、复习生字。

2.生字教学

本课8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我们写字教学应该是写好一类字,不是写好一个字。本课8个生字一起出来,都是左右结构,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等高,课文中主要看那两个字。如“棵”笔画中横比较多,注意“棵”“木”右边的点要避让穿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