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延陵:神玉制“皂”
——记延陵小学五(1)班月亮弯弯小队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1-03-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涛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书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这不,3月14日下午,延陵小学五(1)班月亮弯弯小队在陈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常州博物馆参加良渚玉器研学课程——神玉制“皂”。

  常州博物馆的老师们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良渚玉器研学课程。首先,张琳老师以PPT的形式从寺墩遗址、玉琮功能、制作工艺、保护传承这四个方面向大家进行详实的介绍,并穿插了《国宝档案》中对于三号墓的考古发现。三号墓中出土的11节大玉琮、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都收藏于常州博物馆,并且,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是神玉制“皂”的原型呢。听着张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同学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或奋笔疾书,或相机拍照,或录视频,以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记忆良渚文化知识。

  当老师宣布神玉制“皂”活动开始时,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量杯,选好颜料,滴上两滴香料,或薰衣草,或茉莉香,或柠檬味,清新淡雅。当带着浓浓温度的皂液滴进量杯时,同学们心里充满了欢喜。她们用汤匙搅拌,小心翼翼地倒入神玉模具,生怕不小心洒落外面。

  张老师把模具放进冰柜冷冻的同时,大家来到了二楼历史文化馆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见到了三号墓的文物,看到11节的大玉琮,还有传说中的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当PPT中的图片变为摆在面前清晰可见的文物时,大家都惊叹不已。大家带着任务单,边听讲解边答题,认识了玉琮、玉璧、玉钺,了解到它们分别代表神权、王权和军权。大家以时间为线索,串起历史的串珠,对不同时期的常州文化发展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

  等待是值得的。当同学们参观二楼历史文化馆结束后,神玉香皂已经冷冻完毕。经过脱模程序,同学们拿起笔创作,或模仿神玉花纹,或自创图案,或写上家人名字缩写和出生年月,表达对家人的情谊,创意十足。

  通过博物馆体验之旅,大家零距离接触良渚文化,并通过手工制作,感受到良渚文化鲜活的温度,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撰稿:陈涛                     审核:陆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