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教学>>数学教学>>心灵氧吧>>文章内容
常州市延陵小学202-2022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研训计划
发布时间:2022-03-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邵芸菲

  常州市延陵小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组教研训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希望,新的举措、新的成效。让我们延陵小学数学教研组所有的老师们在新学期一如既往、精诚团结、共同开创新学期的教学教研新局面!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为了让我们教师们更好地发展,更快地成长,为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勃勃活力和生机,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的研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将紧紧围绕“双减”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积极落实《常州市中小学教学建议》(小学数学)的内容与要求,围绕常州市小数提出的“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数学教育”的学科发展追求,结合我校实际,聚力本校的市级备案课题“小学数学真实情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案例研究”,,形成一些成果。聚焦课堂,助推双减,着重改革和创新我校的作业体制,不断提升我校学生数学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工作思路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将在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的领导下,切实落实区校教科研的工作意见。以“新教学”研究、常态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突破学科关键问题,助力双减工作。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作业改革与创新为重点,努力提升数学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升从素养视角定位学习目标的意识。以“新教学”研究、常态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向区优秀工作室、优秀教师团队学习,在区内教研活动汲取好的部分,部分日常课堂,要改变内容单一解读、教材简单执行现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突破学科关键问题,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以新教学提出的四个维度(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真实情景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切入点,聚焦内容主题、基于内容本质,开展基于素养落实、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此过程中,提升我校数学课程实施水平。

  3.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素养落实的课堂行为设计。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深刻性部。淡“教”、突出“学”,具体从基于学科素养及关键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基于学科素养及关键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学科素养及关键能力的评价工具研制三方面改进我们的教学。

  4.进一步提升作业的设计“改革以及创新工作”

  5.进一步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研究深度及研究成果的提炼。课堂教学之后要及时反思提炼方法,更要从课例研究中提炼出一般教学策略,及时撰写研究成果意识有待加强。

  四、具体方法

  (一)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课程实施能力。

  1.聚焦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对数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了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每位教师要围绕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运用规则、问题解决等方面深入内化,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组织教材培训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期初们将继续参加教材培训活动。本轮教材分析重在五个方面:教材专业化解读、学生学习困难分析、典型习题分析、经典案例分享和学生数学活动组织。促使每位教师能专业地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学习能力。

  继续推进教师读书活动。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我校将会开张读书节活动,通过读书交流、好书推荐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教师的学习内驱力,构建温馨和谐的读书场。本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周研讨时间,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精心组织教学沙龙活动。针对学校办学理念、热点问题、教育教学等方面,以教研组为单位,期内开展2-3次沙龙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主题,有思考,有提升。

  4.参加论文评比。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组织老师参加市、区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常州市市小数会论文评比继续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数学教育为主题。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二)规范教学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提高备课工作的有效性。

  强化对集体备课的管理,备课一般要超前1周,要把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独立钻研上,认真完善教本批注;要重视备课组成员的集体研讨,另外,各备课组要采用周研讨制,利用双周周四第三、四节课一起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备课时应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练,工作近五年的新教师要认真做好手备备课。

  2.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继续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落实好教学常规,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积极探索,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打造真实课堂为抓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积极运用配套光盘或课件,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作业的改革与创新

  作业的布置要规范,用好现有的补充习题、练习册,与课堂教学巧衔接,合理安排各项作业的完成时机。在单元结束后,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项诊断练习。在诊断性专项练习的基础上收集错题的习惯。在单元结束后指导学生根据知识脉络进行一些思维导图,夯实学生的整体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意识,注意书写质量。

  我校还将对对传统的作业形式加以改革,进行创新。添加上富有个性且学生喜爱的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比如说一些“口述型”作业、“收集型”作业、“制作型”作业、“阅读型”作业、“应用型”作业。在作业设计汇总实施以上创新措施,不仅能优化认知结构,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4.加强数学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撰写有质量的教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与效果,反思教学行为与管理,不断总结,优化策略。

  6.做好质量监测分析工作。

  2023年,省教研室将开展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质量监测(目前的三年级学生在五年级时需参加)。因此,要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读与学习,并在教学中得以转化落实。

  (三)加强教学研究,彰显课程实施成效。

  本学期教师发展中心提出了以新教学提出的四个维度(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真实情景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切入点,聚焦内容主题、基于内容本质,开展基于素养落实、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此过程中,提升区域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水平。

  1.展示课引领。通过参加和观摩区域内或市级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展示课的方法,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研品质。

  2.重点课助推。规范数学组重点课的开展情况,做到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有充分的磨课过程,有完整的活动资料。做到活动不拖沓,研究有提升。本学期重点课执教由邵芸菲、徐菁两位老师担任。所有数学组成员围绕研讨主题及时认真进行评课、议课。

  (四)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期将继续做好课题的开展工作,我校的市级备课课题《小学数学真实情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案例研究》,已经在上学期得到论证,研究课题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诊断教学问题,改善教学现状,助力专业成长,发挥辐射作用。教学离不开研究,所谓课题研究,即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开展较为系统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课题研究-定贯穿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参加市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线上培训活动

  2.期初数学学科责任人会议暨21年市学业质量检测分析会(各校数学学科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互+项目负责人参加)。

  3.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4.区基本功比赛第一轮(教育教学理论卷、数学学科专业卷)比赛

  5.各年级制定校本质量检测方案

  三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区“双减”政策下“作业管理”专题交流

  3.区学业质量飞行检测(年级、内容当天告知)

  4.理论学习《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

  5.校作业改革研讨

  6.检查学生作业

  四月份

  1.指向素养发展的大单元(度量视角)整体教学成果展示暨市小学数学数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4月初,地点龙锦)

  2.区基本功比赛第二轮(演讲式评课、粉笔字)比赛(暂定)

  3.区学业质量飞行检测(年级、内容当天告知)

  4.市小学数学“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

  5.指向素养发展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暨集团联盟校青年教师课堂锤炼活动

  6.检查备课

  7.集体备课研讨

  8.校优秀作业展评交流

  五月份

  1.指向素养发展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关键课例”研讨活动

  2.区学业质量飞行检测分析会(3-6年所有教师)

  3.市学科关键能力检测活动 (5.21)

  4.区基本功比赛第三轮(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比赛(暂定)

  5.检查学生作业

  6.集体备课研讨

  7.校优秀作业展评交流

  六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3.组织至期末测试及教学质量分析。

  4教师撰写各类小结、心得。

  5.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6.期末结束相关工作。

  附成员名单:

  一年级:蒋薇(一1、一3),、谢红艳(一2)

  二年级:徐菁(二1)、葛静芳(二2、二3)

  三年级:蒋婷(三1、三2)、夏菲(三3)

  四年级:徐菁(四1)、邵芸菲(四2、四3)

  五年级:季华英(五1、五2)、吴明珠(五3)

  六年级:岳剑锋(六1)顾昕(六2)、先华锋(六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