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23.9.28 | 地点 | 电教室、会议室
|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老师、邓老师
| |||
活动主题:学期初研训工作会议 | |||
主要内容:徐菁执教四年级上册内容《简单的周期》 《简单的周期》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今天动物王国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原来啊小狮子正在举办生日派对,大伙都在给他唱生日快乐歌,仔细听,问:这首祝你生日快乐歌里的歌词排列有什么特点? 2.引入 谈话:我们发现歌词排列是有规律的.按“祝你生日快乐”的顺序重复出现4次,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从生活里的一些排列中找规律,看看能学到哪些数学方法。 (二)自主发现,探究策略 1.探寻规律。 出示盆花,彩灯、彩旗排列的情景图 引导:为了举办生日派对,森林王国到处张灯结彩,一起来看看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提问:盆花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是怎么发现盆花的规律的呢? 学生可能会有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 交流:盆花是按照蓝花、黄花、红花这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圈起来称为一组。(板书:一组) 追问:如果按这样的顺序,在后面再放一组红花、蓝花、 黄花,行不行?为什么? 照这样排下去,第四组的第1盆是什么颜色?第9组的第2盆是什么颜色?图上并没有画出来,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按序排列) 用这句话完整的说说盆花的规律:盆花是( )盆一组,每组按( )顺序排列。 2.探究解决问题策略。 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是什么颜色? 学生先在练习纸上做一做,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方法,重点放在用除法计算上。 算一算:19÷3=6(组)……1(盆)第19盆是蓝花。 问:算式里的3是哪来的,6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有19盆花,把每3盆看作一组,就可以分为6组,还余下1盆,这里商6的单位是组,余下1的单位是盆,这余下的1盆就是第19盆,也就是第7组的第1盆,所以它是蓝花。 (三)独立尝试,优化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盆花的问题,谁来说说彩灯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彩灯的问题。 追问:如果说第91盏是什么颜色?你会用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一点? 2. 出示盆花图与彩灯图,提问:为什么都是判断第19个是什么颜色,有的除以3,有的除以4呢? 交流小结:这样的规律,用除法计算时,要除以几,就看每组的个数,也就是说首先要确定除数,要判断最后一个是什么颜色,要看算式中的余数。 3.你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彩旗的问题吗?第28面是什么颜色? 交流:你是怎么解决彩旗的问题的?要想解决彩旗的问题,必须要先找到彩旗的排列规律。 第28面是什么颜色?这里没有余数,怎么办?看什么确定颜色。 4.介绍周期:像这样的一组,数学上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一个周期。像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几组排列序列,哪些是周期现象。 2.按照规律说一说每组的第21个是什么? 学生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3.用∆ 、□和○ 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 交流展示。 (五)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通过今天的探索,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说的。 2、生活的周期规律。举例、欣赏。 邓老师评课: 1.整个课堂推进很细腻,关注到了周期问题的关键,本节课的重点是找规律、用规律、理解规律。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帮助学生铺垫,给学生独立发挥的空间大一些。 2.本课根据“扶放有度,问题导学”的总体性教学策略,着力以“疑难问题不放过”、“举一反三找规律”、“回顾反思常总结”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抓手,着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自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三个抓手,我们也可视作是“扶放有度,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三部曲”,下面再试着作下一番简单厘析。 3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本环节中,教者从儿童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分析图形排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形成对“周期现象”的直观表象理解。本环节的“扶放有度的问题导学”,为进一步合情推理“周期现象”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