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23.10.26 | 地点 | 会议室
|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老师
| |||
活动主题:常规检查(作业、备课)反馈与改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会观摩 | |||
主要内容: 一、岳教导对昨天的集团内教学检查常规进行反馈: 亮点:部分班级有专门的计算本进行计算练习 1.部分班级作业没有日期、计分线 2.三-六年级作业需在旁边订正,不要原位订正 听课本: 1都能超过5节课,建议记录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自己的思考 2.每学期第一篇都是期初的教材分析 教案 1.目前要求是作业设计优于教学设计,建议在教案的教学过程前加个一道题目 2.可把开学第一周的教学计划打印出来附在教案前面 3.备课建议留足一个星期的余量,余量只有二备,没有反思。
二、全体教师观看太原市郝立峰老师带来的《条形统计图》 1.全体数学老师共同观摩名师课堂 2.课后研讨: 邵芸菲:创设“双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回答的问题,产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的需要,从而体会数据分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季华英:调查并把统计结果用表或图的形式清楚地表示出来”,设计这样的前置作业,引导学生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通过观察、对比,引出条形统计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顾昕;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体现了人的核心数学素养。教学中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条形图中有明显的答案(如喜欢什么课的人最多,喜欢什么课的人最少等);二是数据之间的读取,例如:喜欢什么课的表什么课的多(少)几人,喜欢什么课和喜欢什么课的人一样多等;三是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吴明珠:课尾引导学生任意选取一个项目做调查,而后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样的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经历选题,调研内容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呈现方式,数据的分析等研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