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 非遗物质文化探寻 课程实施者: 傅鋆 课程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了解常州的非遗物质文化,了解非遗物质文化的历史,了解非遗物质文化对社会的价值。
课程内容概要: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走出校门,走进常州的运河5号、工艺美术馆和乱针绣等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价值。
授课时间: 4-5月每周三上午8:00——11:00 授课地点: 4次校外 4次校内 成果呈现方式(文字、音像资料、报告、汇报表演、实物等): 文字 、音像资料 课程实施需要的帮助(包括教师所需材料预算、学生自备材料及招募志愿者等): 需要 (4次外出每次1人)
课程实施计划: 第一次:校内(参观前先收集资料,让学生列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同组讨论出三个问题,记录下来) 第二次:外出参观(乱针绣)
第三次:外出参观 (留青竹刻)
第四次:整理前两次收集的资料 补充外出的参观收获 完成文字资料 第五次:校内(参观前先收集资料,让学生列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同组讨论出三个问题,记录下来) 第六次:外出参观 (象牙雕刻)
第七次:外出参观 (梳篦)
第八次:整理前两次收集的资料 补充外出的参观收获 完成文字资料
课程评价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