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 课本剧《蚂蚁和蝈蝈》 课程实施者: 姚锡芳 课程目标: 1、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儿童身上具有从事艺术活动的天生倾向和能力。 2、 促进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儿童在参与戏剧活动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和同化。 3、 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够促进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对新鲜事物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幻想和探索,并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表现出来。 4、 多种能力的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儿童为主体发挥创造力。
课程内容概要: 一、向学生简单介绍戏剧的基本知识,了解一部戏剧的构成要素,知道台词和旁白的区别。二、了解剧中角色,并进行一定筛选,确定角色,并进行排练。在此过程中教授给学生一些戏剧演出时的注意事项。三、学生能在一定空间下独立进行完整的一段戏剧表演,做到演员之间,演员与背景之间的基本协调配合。
授课时间: 4-5月每周三上午8:00——11:00 授课地点: 教室 成果呈现方式(文字、音像资料、报告、汇报表演、实物等): 课本剧表演《蚂蚁和蝈蝈》 课程实施需要的帮助(包括教师所需材料预算、学生自备材料及招募志愿者等): 需要制作背景和头饰用的硬纸板和音响。
课程实施计划: 第一次: 观看课本剧视频,让孩子对童话剧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童话剧与动画及舞蹈的不同,课本剧讲究的是活泼、生动。激发儿童的兴趣。 大致了解所要表演的课本剧的内容,重点讨论台词。
第二次: 打印剧本,分发给全体同学,然后让每个同学表演其中一段,看看学生的基础,然后先挑选出主要演员,并根据演员角色,将台词画出,分配给各位演员。
第三次: 帮助儿童熟悉剧情,了解自己的角色。练习课本剧中的动作和台词,帮助儿童熟悉自己的台词,学习有感情地念台词,并设计一定的动作来衬托台词。
第四次: 复习课本剧中的台词和动作,能初步背诵自己的台词。让学生有一个完整剧本的概念。
第五次: 复习课本剧中的台词和动作, 让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将作品演一遍,此时不戴道具。
第六次: 师生共同制作背景,让学生回家制作自己角色的头饰,学生戴上头饰连起来练习。第一遍时不走台不用定位,第二遍开始完整地练习走台和定位,强化动作和部分道具的配合。
第七次: 复习整台课本剧的表演,给学生配上一定音乐,让学生先熟悉音乐,再将配乐、台词、动作与背景结合起来,全方位进行练习。 同时带领学生初步观察真正的舞台。
第八次: 继续配乐进行走场和动作排演,注重细节,最终让学生能够独立根据音乐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注意走场顺序,教师要从旁指点。
课本剧考核评价表
评价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