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课时)
延陵小学 王冰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战、扬”。
3、能结合课文,用不同的方式理解“扫荡、潜伏、埋伏、顺从、主张”等词语的意思。
4、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小英雄的行为。
一、导入
1、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历经8年,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军。在这场持久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还有不少小英雄,有送鸡毛信的海娃,有宁死不屈的刘胡兰,有机智勇敢的张嘎子,有临危不惧的雨来……王二小就是其中之一。
出示王二小图片抗日英雄王二小 指名读正音 你读得真准,一起来。
王二小在家排行老二,乡亲们亲切地叫他二小。
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在家是个——放牛郎
2、人们还根据他的故事谱写了一首歌,传唱至今,这首歌的名字就叫——《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么长的题目,要有停顿,“歌唱”后稍作停顿,再读一遍。
你们知道什么叫“歌唱”吗?(生唱歌)
3、师评:说得都不错。老师真佩服你的理解能力。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对“歌唱”一词会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
1、下面让我们赶紧来读王二小的故事吧。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读准字音,标出小节号。
第二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一共有几小节?(6小节)
三、第二小节
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一天?(9月16日)
第几小节告诉你的?(第二小节)
2、请你把第二小节大声读一遍。
敌人去一条山沟扫荡,出示:敌人 敌是一个生字,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记住这个敌字吗?
这里的敌人就是日本侵略军,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扫荡的吗?
日本侵略军扫荡时惨无人道地烧光、杀光、抢光。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带不走的东西就烧毁。
你们觉得日本侵略军怎样?
敌人如此残暴,情况如此危急,因为山沟里潜伏着指挥前线部队作战的——后方机关,还隐藏着当地的老百姓——几千个老乡。
同学们,跟我一起读——潜伏。你能在文中快速找到它的近义词吗?
“隐藏”的“隐”是前鼻音。
其实还有呢?再仔细找。“
找得真准。
“埋”是一个生字,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潜伏、埋伏、隐藏”,读读包含这三个词语的句子,你发现它们都有——(藏起来,不被人发现)的意思。
四、第三小节
1、山里面沟沟坎坎,敌人一下子就迷失了方向,谁来读第三小节?
2、敌人抓住了王二小恶狠狠地说:“小孩,八路军在哪里?快快带路。”
3、王二小能带路吗?他假装顺从自有主张。
出示:顺从。 顺,撇、竖、竖,顺不顺?让我们一起书空顺一下。
什么叫顺从?(服从、很听话)
假装顺从呢?
什么叫主张?
自作主张呢?(自有好办法)
五、第四小节
1、他有什么好办法?说后指名读第四小节
2、这真是一个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好这一小节。
3、原来我王二小是故意让敌人抓住的,他要把敌人引进我们的埋伏圈,掩护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
五、第五小节
过渡:他的举动是敌人恼羞成怒,于是残暴的敌人——引读:生读第五节
1、出示:挑在 摔死
谁来做个挑的动作?整个人从下往上腾空而起,真是残忍。注意“挑”的读音
摔,谁来做?你真狠心,你是在狠狠地往死里砸呀!
“死”是个生字,用部首查字法,该查什么?“—” 读准“摔死”
2、二小重重地摔在了大石头上,鲜血染红了石头。这点燃了八路军战士复仇的火焰。
出示“战士 ”谁来读?两个翘舌音连读都读准了,真了不起。
战士们心中充满着怒火,让我们也带着愤怒的感情读这一句——“八路军战士山上冲下来,复仇的子弹将敌人胸膛射穿。”
谁来把这一排词语读好?读得真准。让我们把这组词放进这节再读一读。
五、指板书小结
1、课文2-5小节就向我们讲述了王二小的动人故事,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再读一遍。
2、考一考,这是这几节中带有生字的部分词语,你还认识吗:
敌人 潜伏 隐藏 顺从 埋伏 挑在 战士 摔死
3、再考一考大家,你能用上这些词语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4、二小为了掩护后方机关和老乡,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牺牲了。
六、第一节、第二节
1、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羊的却不知道——引读第一节。
2、秋风把王二小的故事吹遍了每个村庄,把这动人的故事到处传扬。
3、“扬”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高举、往上升。2、向上撒。3、传播出去。
你认为“传扬”的“扬”该选哪种?传扬就是传诵、歌颂。
4、让我们回过来再看课题。这里的歌唱不仅是用歌声在唱,更是用歌声在传诵、在传扬。人们还在王二小牺牲的地方竖了一块纪念碑。让我们来静静地倾听秋风中传扬着的二小的故事吧!
听歌曲。
5、悠扬的歌曲,动人的故事,请组长带领组员好好地读一读课文,等一会儿向大家展示。
七、写生字
下面让我们来写好两个生字。
1、“战士”的“战”和这个“站”你能分清吗?
真厉害,站立、站岗、站住是我们立正的姿势,所以立字旁,而这个战戈字旁,戈在古代是一种兵器,所以但凡战士、战争、战火、战斗这样的词语都是戈字旁的战,一起来读一下。
战斜钩主笔,写得舒展
2、扬 左窄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