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阳光体育 >>特色活动申报>>文章内容
延陵:特色活动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3-11-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天宁区“学校特色活动”申报表
                                     

“学校特色活动”名称
体育游戏挑战赛
活动主体
全体学生
陆敏
 
副校长
任教学科
语文
主要成员
王强 凌益琴蒋国明 陆振烨刘伟曹燕薇
一、设计背景
2007年,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校率先推出了大课间活动,有长跑,有跳绳,有课间操和体育游戏。其中,游戏最受学生喜爱。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自己的教室门口玩起了“跳房子”、“拍墙头”等老游戏,高年级的学生们打起了陀螺,玩起了毽绳,花样繁复,让人眼花缭乱;跳皮筋、丢沙包、捉迷藏……校园里回响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声。
2007年体育游戏开展至今,已经有三年多时间,学生收集、创编游戏400个,学校将其编成三本游戏手册,包括《创编游戏集锦》、《我爱民族游戏》等。
游戏,使得学校的知名度显著提升。近年来,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曾前后15次报道我校的这项活动,认为该活动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9年3月,靖江市教育局领导、教师代表团一行50多人也饶有兴致地观摩了学校现场游戏活动,并把我校的游戏手册带回去推广。2010年9月,我校承办了常州市阳光体育工作推进会,全市五区、两辖市共172名领导、教师观摩现场会。正衡中学、湖塘中心小学先后来我校参观学习。
为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表现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举办了年度体育游戏挑战赛。
二、活动实施
我校的体育游戏挑战赛,总体上由学生自选游戏、自主参与,教师做好引导、辅助和督促评价的工作。该挑战赛在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第三届正在筹划中。每一届体育游戏挑战赛都是由学生自主创编游戏、全体投票选择游戏、体育游戏挑战大赛和颁奖盛会四个环节组成。
1、编游戏、学游戏
一至六年级各班每周安排1节校本课程用于游戏的开发(学游戏、编游戏)纳入课表。授课教师为各班班主任,体育教师则保障学生在活动中的技能指导;教科室负责检查各班的校本课程游戏学习和创编情况,并通过调查、征集、征文、创新游戏节等形式,对活动效果进行反馈研究,做到游戏开发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指导学生创编体育游戏遵循以下原则:①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②运动要适量;③要有规则;④注意安全性。
    至今,我校已经有自创游戏上百种,如:鲤鱼跳龙门、双龙舞、绳毽双玩、双龙夺珠等。“民族游戏”48种,包括蒙古的射箭、维吾尔的挖坎儿井、黎族的拉海龟等。“世界游戏”52中,如:日本的捕鱼、竹马、非洲的顶筐、美洲的生化战、欧洲的番茄大战等游戏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2、全体投票选择挑战赛游戏
首先,各班玩自己班新创编的游戏;一段时间后,我们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游戏展演活动,各班示范本班创编的游戏,借此机会向全校推广。全校同学投票评选“最有创意游戏”、“我最喜爱的游戏”、“最佳合作游戏”等,并最终确定本届体育游戏挑战赛的游戏项目,由学校张贴向全校同学公布游戏项目及规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挑战报名。
附:第三届“体育游戏挑战赛”项目安排表
 
集体项目
比赛时间
1
双人跳绳(一甩两跳)
 
2011.4.13大课间
2
双人跳绳(两甩两跳)
3
多人网绳跳
4
鲤鱼跳龙门
5
铁环全能赛
 
2011.4.12大课间
6
板鞋踏踏
7
跳草垛
8
拉海龟
 
个人项目
 
9
后双摇跳
 
2011.4.14大课间
10
交叉双摇跳
11
绳毽双玩
12
花样捞毽
13
胯下拍毽
14
 
(班级或个人自创项目)
3、体育游戏挑战赛
学生报名之后便可以利用课间、体育课、大课间、课外进行练习,积极准备参加挑战赛。由于有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所以学生需要个人练习也需要集体合作。学校组织教师安排游戏活动,选择评委,确定各项目挑战时间并组织最后的“游戏挑战赛”。
挑战赛首先分年级段、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评委由除班主任外的教师担任。各年级成绩公布后学生还可以打乱年级,自由报名,对活动产生的“霸主”进行挑战。最终挑战成绩将公布在校园内,还会举行颁奖大会。
附:第一届“体育游戏挑战赛”获奖名单
年级挑战项目
获奖学生
成绩记录
创造时间
一次性单跳绳
一(2)班汪春洋
644
2009.11.16
一分钟双蹦跳
四(1)班陶瑞
102
2009.11.16
三分钟跳长绳
四(2)班
134
2009.11.17
校级挑战项目
 
 
 
一次性单跳绳
“单跳王”三(2)杨俊
1021
2009.11.20
花式拍毽
“花毽王”五(1)刘富强
84
2009.11.20
一分钟双蹦跳
“双蹦王”五(2)叶鹏
112
2009.11.20
第二届“体育游戏挑战赛”获奖名单
挑战项目
获奖学生
成绩记录
创造时间
一分钟双蹦跳
二(2)郑于飞
146
2010.12.2
一分钟麻花跳绳
三(3)林实现
286
2010.12.2
三分钟拍毽
四(2)陈梅
58
2010.12.3
三分钟捞毽
六(1)邵逸旻
95
2010.12.3
三分钟组合花毽
六(1)石艳丽
83
2010.12.3
一分钟十人跳绳
四(3)班
136
2010.12.5
三分钟三根绳鲤鱼跳
五(3)班
151
2010.12.5
铁环全能接力赛
六(1)班
5分51秒
2010.12.5
 
4、颁奖盛会
挑战赛设立“最佳组织奖”、“最佳团队奖”、“最佳表现奖”等集体性奖项和“游戏之星”、“创造之星”等个人奖项以及“项目王”、“年级王”,鼓励他们积极投入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成绩。第一届、第二节挑战赛在各项目“称霸”的学生分别获得了世博会门票和运动鞋的奖励。
除了物质性的奖励之外,在“体育游戏挑战赛”的颁奖典礼上,我们会给每一个“擂主”诵读由班级同学自主撰写的颁奖词。我们邀请学生们上台演讲,畅谈游戏的创意、游戏的感悟。我们请家长们对学校游戏活动和自己孩子的游戏表现发表看法。同时,通过征文活动,让每个孩子感悟到自己在游戏中快乐与成长
三、收获成效
1、              体育锻炼成为习惯,体质明显提高
挑战赛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每天锻炼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近几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合格率均有大幅度提高。学生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灵敏、柔韧、力量、协调素质,以及节奏感都有明显的提高。
附:2010六(1)班学生体质成长表
               检测时间
指标名称
2008.11
2009.5
2009.11
2010.5
优秀率
优秀率
优秀率
优秀率
身高体重等级
20%
23.4%
34.2%
44.1%
肺活量体重等级
17%
19.1%
23.5%
37%
柔韧、力量类项目等级
16.9%
18.3%
21.7%
33.8%
耐力类项目等级
17.4%
24.6%
35.3%
49.2%
速度、灵巧类项目等级
16.7%
19.3%
29.6%
57.4%
 
   2、学生的多元能力得以发展
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孩子平时默默无声,学习成绩也是平平,时间久了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体育游戏挑战赛,为每一个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潜能、张扬个性、释放活力的舞台。
四(3)的徐文博同学在他的作文中这样写到:“课间,同学们多了自己的游戏和快乐,在游戏中我们学会了照顾自己,看到了团队的力量,认识到了友谊的珍贵。”二(2)班吴清如的家长参加活动后感慨道:“看了学校的游戏,让我们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多元化,感受到贵校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能把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落实到实际中,让孩子学得愉快,学得自信。”三(1)班的周桦老师也说:“孩子们都很喜欢“游戏”这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活动使内向的孩子开始喜爱与人交流,使好动的孩子学会静静思考,是“娇宝宝”学会了关心和体谅他人,有益于班级文化建设。”
开展挑战赛改变了学生对人对己的态度:对人彬彬有礼、懂得协作、忍让、谦虚,学会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领略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风俗人情。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他们心灵。锤炼了学生品德和意志:他们敢想,敢做,不怕失败,肯动手,乐于创造。更新了学生精神世界,他们建立起责任感,对未来萌发希望。
四、我们的思考
随着“体育游戏挑战赛”一届又一届的举行,我们挑战赛的项目正越来越丰富,比赛规则、程序也越来越规范化,应该说“游戏挑战赛”活动在我校日趋成熟,成为学校每年的常规性活动。我们也可喜的看到了孩子们身体、心灵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积极筹备七月将举行的常州市首届游戏挑战赛,使它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
 
 
 
 
学校盖章:
                                                2011  3 15
教育科审核意见: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