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那个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新课标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行为。
【关键词】小学英语 交流互动 真实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那个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程晓堂著作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中提到关于交际性的课堂话语的5大特点:
1.教师尽量使用参考性问题,尽量减少展示性问题。
2.反馈时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作出反馈和评价,而不是针对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进行反馈。
3.教师在解释、提问和发出指令时,能根据需要适当重复自己的话语和调整语言。
4.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根据需要请学生澄清和重复,鼓励学生插话或提问。
5.师生交流的话轮根据交际的需要自然转换,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控制。
笔者将结合几个案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 情境创设之真实
案例一
《牛津小学英语3B》U9Shopping的A部分情境,它是不完整的,有一位老师的处理是给这节课加上一个引子,即夏天要来了,天气很热,看看大卫和他妈妈穿些什么,想想看他们需要些什么。
T: Boys and girls, summer is coming. It’s getting hot. David and his Mum are going shopping. What do they need?
根据这样的情境设置,为接下来购物作了很好的铺垫。
案例二
《牛津小学英语6A》Unit1的E部分,讲的是Mr Smith在公园散步,在草地上发现了10元纸币,在捡纸币时被公园管理员发现而罚款十元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不完整的,因为缺乏生活化的结局。于是一位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时,给了学生续编故事结局的机会,学生的创新让这部分的情境更真实。
S1:Mr Smith doesn’t want to give the money to the park keeper. He throws the money back into the grass.
S2: Mr Smith doesn’t give the money to the parker, because he thinks that the park keeper has no right to fine him money. He asks the park keeper to help him find the owner.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而交际则离不开具体的环境。以上两个案例,教师都是通过填补空白,使之变为有前因后果的完整情境。英语教学必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体会到英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又是语言学习的途径。
二、互动交流之真实
1. 作意义协商,行真实互动
作为真实交际的关键,是要积极进行意义协商。Mackey,Alison.2007.曾说:“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包括意义协商、提供反馈和不断调整的口头表达。” 而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在互动式的话语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而在非互动式或假互动的话语中,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
片段一
S1: You are determined to teach 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it is a primary school for a long time.
T: What ? I’m determined? You, please.
S1: You are determined to teach 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it is a primary school for a long time.
T:The primary catch it to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You mean our school ,Sixia Primary School.Right. I’m very determined to teach students.What does it mean?I’m very determined to teach students in my class,in my school.Stand up,tell them.
S1:就是坚决的。
T:有决心的。OK, you mean I love teaching, I love my school and my students. 有决心的,determined.
片段二
S1: You like eating.
T:Yes. What kind of food do I like to eat?
S1: Chocolates and ice creams.
T:No,I don’t like sweet food, I like spicy food. Chongqing Hotpot is my favourite spicy food.I think you like sweet food. Spicy food means辣的。
意义协商的整个过程如下:
,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了表达障碍,通过积极地调整、修正,使他们的语言输出更加正确和准确的语言形式,学习者在协商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从而促进学习。
2. 情境式表演,促真实体验
《英语课程标准》则强调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合作和探究学习语言。案例一
《牛津小学英语3B》U9Shopping中以“英语表演”为主要线索展开教学,从一开始的“确定表演主题”、“了解剧本内容”、“熟悉剧本台词”,层层深入,进行教学,到最后的巩固环节,老师通过“确定剧本”、“分配角色,领取道具”、“准备个人台词和动作”、“小组合作排演,默契配合”。这堂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不知不觉将A部分的内容化为情境表演中的点滴,在内化了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道具、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下,在他们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对话创编,达到了运用知识的作用。
案例二
《Stone Age People》是一篇关于旧石器时代的阅读文章,其中有一段是一对父子无意中发现肉可以烧熟了吃。学生通过扮演儿子和父亲,进行对话表演,真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孩子的潜能真实无穷,有超乎想象的表现,几组学生对对话真确而又独特地诠释,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让人忍俊不禁。通过几组同学对这段对话的诠释,不仅能激发学生更多表演的欲望,而且其他学生们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也无需老师再多解释了,一切水到渠成。
美国学者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 语言本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无法触摸、无法摆弄,但它可用耳朵听,用嘴巴讲。在情景表演中,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使被感知的形象表现出来。情景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建立文本与生活的真实联系。真实体验下的对话,更具有交际意义,能为将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作准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注意到不断变化的语言现象,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环节之开放,激活思维
心理学表明: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适合大多数学生能力水准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可见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敏捷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度。
环节一:
作为课的导入,一般情况下,老师会与学生自由交流,师问生答,可是这位老师却是不同。
T: I’ve been your English teacher for three years, you know me well, righ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me ?
S1:You usually go shopping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S2:I know your English name is apple. You like all the students very much.
S3:You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and you can speak a little Japanese。
环节二
同样在《Stone Age People》一课中,学生通过观赏图片,欣赏音乐,在对石器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提问
T: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Stone Age People?
S1:Where did they live ?
S2:What did they use to hunt the animals?
S3:What did they wear?
S4:Did they have a pet?
S5:Did they have a bath every day?
S5:What did they look like?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了学生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相比起传统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更能锻炼学生综合英语素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拓宽学生思路。
结束语:
英语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去繁复简,师生真正用心灵在交流,英语课堂定能从表演性的、师生对答如流的交流逐渐转向话语可调整、可协商的真实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