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户外英语”,我们带领孩子来到了西太湖附近的牛津国际公学。这是一所男女合校制国际学校,学生从4-18周岁不等。小学部的校长Mrs Mackenzie热情接待了我们,考虑到我们孩子的英语水平,Mackenzie特意安排了P1和P2两个班。P1的学生4-6周岁,P2的学生7-9周岁。
我们到达时,刚好是他们的snack time。这里的孩子很热情的拿出了他们的水果、茶饮招待我们,相比他们的主动好客,我们的孩子显得有些拘谨。随后,美术课开始了,P1的孩子制作“龙”,P2的孩子绘画“春”。在P1,中国孩子负责帮助剪,外国小孩帮忙贴。没过一会,孩子们就融入在了一起,他们自如地用英语交流。在P2,孩子画春方式有些特别,没有画笔,用的是颜料、海绵和手指。起初中国孩子有些怕脏,缩手缩脚,不敢画。然而,外国孩子的随性很快感染了大家。当作品完成时,中国孩子的脸上、手上、衣服上到处是颜料,然而,大家丝毫不见意。
在牛津公学,10::0-10:30是play time,类似于我们的大课间,孩子们可以到操场随意运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男孩们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比赛,真可谓“沟通无国界,世界真奇妙”啊!
体育课也是花头很浓。体育老师拿来了一块圆形彩布,孩子站在周围,每人抓一小部分,布底躺6个孩子,随着老师up、down、shake的口令,孩子们做着相应的动作。彩布的第二种玩法:往布的中心放一些小彩球,握布的孩子要想办法把球抛出去,5个孩子要在球抛出来后迅速捡起并扔回布中心。只见一个外国小男孩拼了命般摇,周围的人疯也似的跑着捡球。20分钟的课结束,孩子们个个汗流浃背。这样的体育课谁会不喜欢呢?减压、释放、团结、合作,一气呵成!
时间总是很短暂,11点钟,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辗转回校已12点多,孩子们没有一个抱怨。相反,他们期待下次还有机会可以再去。
牛津的这次体验,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教学创新有多重要,这对我们老师的冲击又何止是一点点?我们也如孩子一般,期待下次体验的早日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