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跻身“岁寒三友”之列?谁又拥有“花中四君子”的美称?没错,就是筛风弄月,潇洒一生的“竹”!4月23日,延陵小学探索非遗的孩子们出发了,他们要踏上一段中国竹文化的旅程。
丝竹悠悠 颂声琅琅
教室里悠悠的琴声飘然而至,孩子们个个听得陶醉其中,如痴如醉。你可知道竹与中国的音乐文化也有着重要的联系?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为心声,在探索小分队成员抑扬顿挫的诵诗声中,我们分明看到了岩竹的坚劲风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五(3)班赵俊龙的娓娓道来中,质朴而淳厚、清奇而典雅的竹子已经升华到了一种文人墨客的独特品位。在乐声和诗歌声的润泽中,孩子们不禁感叹:中国文化原来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这么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呀!
异彩纷呈 粲然夺目
春光潋滟,笑意盈盈。带着几分好奇、带着几分期待,小分队的成员们走进留青了竹刻博物馆。他们亦或是仔细聆听白雪飞大师讲述竹刻工序,不时作好记录;亦或是撑着小脑袋,静静地欣赏师傅精湛的竹刻工艺。“咔嚓,咔嚓!”他们用相机记录下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竹刻作品,更是用心享受这高雅古朴的竹刻文化。壮美的天涯收于咫尺竹面,意境深远;花鸟翎毛尽收竹面,似能观其貌闻其声……队员们抑制不住对竹刻的那份情感,将心底的感受付诸笔墨。
那师傅举起锉刀,在一块看似普通的毛竹上来回刮蹭,别看动作就这样反反复复,要完成一幅这样的山水画要历时两个月呀!别看材料简单,但成品出来的图案真是让我敬佩不已。它们的背后有许多的汗水。
——四(1)班 沈嘉华
我觉得留青竹刻很美妙。它到底美在哪里呢?除了笔走龙蛇的书法文字还有精妙绝伦的图案。有的是山水画,有的是景区宣传图,还有的是花鸟鱼虫……有个师傅的技艺实在是太精湛啦!他拿着一个又尖、又长的工具,认真、仔细、专注工作的样子值得我们学习。原来留青竹刻的可以作为书扇的手柄,有的可以作为书画时的臂搁,有的可以放手机……
——五(3)班周梦臣
今天,我参观了许多留青竹刻作品。我最喜欢的要属《鸟语花香》啦!它看上去很有立体感,鸟儿身上的羽毛栩栩如生,应该要非常细心的老师傅才能完成这样的竹刻作品吧!
——四(4)班倪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