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第一学期延陵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精神,联系我校实际情况,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将重点将继续放在“数学课堂转型”的研究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稿)。分析并读懂《课程标准》(实验稿)与《课程标准》(修订稿)的修改部分,从而让每个老师都能领会《课程标准》内涵,并落实于教学实践。学习理论,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如“集体备课、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浏览教学网站、撰写论文、教学反思、观看录像资料”等。
2、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提出问题的习惯,善思、好问、乐学。
教师这块:1、建立以学为核心的课堂学习常规。2、转变教学观念,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教”的分量。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听、说、问、评、思、合作”能力的提升。4.在师生开放的问答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及教学素养。
学生这块:1、清晰并执行学习常规。学会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提问、如何评价、如何合作。2、改变学习方式,学会主动思考、自信表达;学会小组合作能与同伴交流、与他人争辩。
3、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现象,学生的课业内容要合理、适度,练习设计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轻负高效。
4、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反思,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区论文比赛。
三、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1、继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
强化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为每周四上午第三、四节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指导工作,通过听随堂课、查备课作业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对照《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教学行为,树立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加强“六认真”的落实和检查,统一薄本、作业、批改、试卷、教案的格式和要求,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每人每学期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实验课,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每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继续以扎实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开展各年级的学生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加速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努力创造条件和平台,让不同教龄的老师朝着各级各类的目标而努力。
四、教学辅导务求高效,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形成:“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敢于质疑、勤于实践”总体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发展兴趣。
2、扎实开展培优补差工作。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提优补差工作。要求提优工作有计划、有内容、定时间、有实效,补差工作有对象、有措施、有提高。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我们计划将每个年级的学生按其学习特点,进行长期的分层辅导。
3、继续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开展教学质量的重点调研,依据课程标准有重点地改革教学质量调研的内容和形式,并做好测试分析和调控。
具体工作:
九月份:1、期初教材分析。
2、教研工作计划制定
3、青年教师成长团课堂锤炼研训活动(丽二)(邵云飞)
4、教研活动-学习内容: 1-6年级上册教材数学核心能力教学落实分析
5、备课检查、学生作业检查
6、组织小数报的征订工作
7、月度质量检测
十月份:1、青年教师成长团集中研训(邵云飞)
2、准备专项调研活动(一)
3、积极参加市小数年会论文评比(10月30日截至)
4、备课检查、作业检查
5、教研组听课
6、组织学校各级部小数报读报活动
7、期中检测
十一月份:1、准备专项调研活动(二)
2、数学课堂转型区域交流分享活动(听课)
3、青年教师成长团课堂锤炼集中研训(邵云飞)
4、教研组听课
5、备课检查、作业检查
6、月度质量检测
十二月份:1、参加区域内校本教研交流分享活动
2、准备专项调研活动(三)
3、青年教师成长团课堂锤炼研训
4、小数报读报用报校级自主选拔赛
5、月度质量检测
一月份:1、制定复习计划
2、期末结束工作。
3、撰写教研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