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学中玩,玩中学”是我校的办学理念。综合实践活动亦旨在开展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为中心,加强校本教研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围绕“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展开研究。本学期将聚焦“选题指导”、“方法指导”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根据缺失及问题,加强与教师的对话与指导,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理性自觉与实践效益。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学习型组织,转变课程理念,形成课程意识
2、规范课程管理,加强教研组建设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研实效
三、主要工作
(一)学习先进理念,转变思维方式
1.认真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新修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课程理念,了解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形成课程意识,更新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
2.深入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梳理教学范式,指导教学实践,保证日常教学质量。
3.读优秀的主题研究案例。结合学校实际,整合学校活动,将习得的优秀指导经验为我所用,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从常态走向有效。
4.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其他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二)规范课程管理,加强教研组建设
1.贯彻课程计划,落实课时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课时。根据我校特点,形成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活动的有序、高效。
2.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依据“常州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并培养青年教师作为骨干对象,以此提升学科业务能力。
3.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实录手册》,围绕“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展开研究。
(三)加强教学研究,注重教研实效
1.校本教研课。聚焦“选题指导”“方法指导”开展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争取一个学期开展三次以上的教研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围绕“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同时开放心态、立足校本、加强融通,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江苏省名师课堂”等省市级活动,组织老师积极参与,开阔课程视野。
3.加强课题研究意识,鼓励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4.加强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绿色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逐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特色。
(四)分享优秀经验,推进评价改革
1.丰富学科网络资源。每月提炼校本教学经验,选出优秀案例、校本活动等上传,促进互动与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质量调研。首先重视课程落实,加强日常过程性质量调研;第二根据调研问题,通过主题式培训,提升学科质量。基本采用三种形式:(1)完成课程内容主题序列架构的调查表。(2)1——2名教师围绕“研究性学习”作指导经验的交流与介绍。(3)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新学期初教研活动。
2.组织春晖工程“精品课”的拍摄。
3.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评选。
4. 明确活动主题,制定方案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确定每个年级活动主题。根据相关主题,制定方案。
十月份
1. 参加区联校教研活动。
2. 参加区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培训活动。
3、根据每个年级制定的方案,开展扎实的综合实践活动。
4、校级教研课。
十一月份
1. 参加区联校教研活动。
2. 参加区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培训活动。
3、根据每个年级制定的方案,开展扎实的综合实践活动。
4、校级教研课。
十二月份
1.组织观摩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名师课堂”网络直播活动。
2.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3.区质量调研:区研究性学习指导经验沙龙研讨活动。
4、校级教研课。
一月份
1.参加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专项评比。
2. 总结反思,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能力,分享成果。
3. 完成本学期学科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陈涛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