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教学>>品德学科>>教学资源>>文章内容
在体验中导行(案例)
发布时间:2015-12-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奚青
以《我是共和国公民》为例的课堂体验探索 范燕燕 体验与感悟是时刻伴随人的认识的两种生活形式。体验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的知识中,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而学生本身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体验能更好的让他们感知、认识,从而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下面我就以《我是共和国公民》为例说一说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得体验的方法以及中间围绕着出现的问题作出的调整与改进。 第一阶段:学生整课教学,教师 最后评价引导 在开学初就定了孩子们谁上哪一课,孩子也很尽职地准备自己要上的课,基本流程跟上学期一样,孩子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上台,将自己准备的课从头至尾加上板书完整地上下来。而我和其他学生一起坐在下面对他们的上课环节和内容先在纸上记录下来,等课都上完了,大家集体交流,我再针对他们没有达成的目标或者没有讲透的地方进行补充提升,最后我们一起给他们的课打分评价。在进行中一方面孩子上课的时间不能保证,评讲有时没有充足的时间,需要拖到下一节课进行,会影响上课的进程;另一方面孩子讲课散、乱、讲不透,讲得不是重点,而我的最终介入往往不能把握最佳时机,错过了很多有效的课堂生成。 第二阶段:学生整课准备教学,教师中间介入导引 不久,事情的转机就来了,在上了《我是共和国公民》这一课后,一些听课教师也看出了这样的情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让学生继续准备整堂课的教学,而我在每一小节中适时介入,如《我是共和国的公民》这一课就在“我们是公民”、“我有哪些权利”、“不可逃避的公民义务”、“珍爱权利 恪尽义务”这些板块上完后,分别介入进行点拨、引导,这样的方法在尝试后发现确实行之有效,避免了来不及、反馈没效率的情况发生。但是施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因为 知道老师最后总会评讲的,也就懒得自己动脑筋了,照本宣科,随便对付一下也就行。就这样,孩子的投入被打破了,对老师依赖性加强,自主性和创新性也消失了。 第三阶段:板块目标导向,班级共竞 这样一直持续了一段时间,直至有一次临时换课,孩子们谁都没有准备,按我们的“传统”是由我来上课,我又不想让孩子失去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而整篇全部给那一组任务又太重了,只能拆分成小的板块让个人或者小组认领。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又怕孩子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索性我直接把每个板块的目标给他们,让他们照着目标去每个板块内容里面找素材或者自己联系生活发掘适合的素材,达成目标。这节课虽然准备仓促了点,但是由于有目标的指引,孩子的发挥是有的放矢的,没有走偏,反而由于各个组都在准备,竞争强,同一目标的达成途径和方法截然不同,效果反而比平时要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和总结,在这节课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改进了我们的原来的上课形式,基本确定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集体整体感知,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二是将每一板块的教学目标写在黑板,让孩子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选择、认领;三是按书上板块的编排由孩子举手上台讲课;四是每个板块如果你的设计跟别人不一样可以要求再次讲解。这样,各个重点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小品、相声、心灵对白等活动,孩子在自己设计和听别人的讲解的过程中反复体验,获得感悟。 课堂在继续,体验在继续,改进在继续,相信我们在这样的继续中一定能越走越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延陵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桃园路3号   邮编:213003   电话:0519-8810521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