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选编自古典名著《西游记》,备课时,精心查找了许多资料,阅读了窦桂梅和薛法根老师执教本课的教学实录,并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执教视频,不禁被她的大气和智慧所折服。原来,一节好课,就是让学生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课程,在教学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借鉴了窦桂梅和薛法根的教学,把课堂学习活动分为词语教学、聊故事情节、品人物形象三个板块,其中“聊故事情节”是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重点抓住白骨精的三变,“白骨精的三变妙在哪?”通过引入原著对比阅读和朗读来感受白骨精的奸诈狡猾。说来惭愧,在平时的朗读指导中,我一直做得不得法,不恰当,有时是蜻蜓点水,有时是流于形式,机械地指导朗读,比如常说:“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等等,结果,读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学生也读的索然无味。在观看教学实录时,窦桂梅的朗读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说哪怕拖缓教学进度,书一定要读好。在读到白骨精不胜欢喜,自然自语道:“……”“山坡上闪现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这两段话时,开始学生是平平淡淡的读书腔,没有一点文字的温度,我不断让学生抓住“自言自语”、“不胜欢喜”“八旬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反复体会,动情朗读,在老师范读,几个学生个性读后,朗读环境有了,学生便变得放松起来,一个个跃跃预试,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虽然在读这个环节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是很有收获,从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读出了白骨精“美”与“善”背后的丑恶和狡猾。从妖精的“三变”到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的情节推进很自然,很迅速,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三个人物的形象也逐渐清晰丰满起来。最后让学生抓住“三变”、“三打”“三则”再次复述课文,内化课文,训练语言。抓住“三”感受古典文学“一波三折”的叙事特点,以课文为依托,将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兴趣推至阅读整本书,阅读其他古典名著。